摘要:所谓景观水体“黑臭”,顾名思义就是在视觉上水体呈黑色或泛黑色,在嗅觉上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引起人们的不愉快、恶心或厌恶,是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一种极端的现象。 研究表明,景观水体发生黑臭的机理基本一致,即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
所谓景观水体“黑臭”,顾名思义就是在视觉上水体呈黑色或泛黑色,在嗅觉上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引起人们的不愉快、恶心或厌恶,是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一种极端的现象。
研究表明,景观水体发生黑臭的机理基本一致,即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分解为氨氮、腐殖质、硫化氢、甲烷和硫醇等多种发臭物质。
此过程引起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产生的有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水中铁、锰等重金属被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化合物,形成大量吸附了FeS、MnS的带负电胶体的悬浮颗粒,使水体变黑、变臭。
Lazaro指出河流黑臭现象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即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氧分解。
Rommano在1963年指出表征水体黑臭的指示物质是由放线菌在有机污染物存在下所产生的乔司脒[geosmin(萘烷醇类)]和2-MIB(冰片烷醇类),而乔司脒的含量可以定量描述水体黑臭的程度。
目前,研究对黑臭水体的表观划分并没有统一标准。一般可将水体表现划分为黄(灰)绿无臭、灰褐微臭、黑臭、深黑恶臭4个等级,指出臭味感觉级别以距离划分,微臭为贴近水面有感觉,恶臭为站在河旁有感觉。
由于人的视觉和嗅觉受主观影响很大,因此若要科学描述,需要对若干人的感官样本进行分析,则势必会造成评价方法过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