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观水生态治理旨在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注重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水生植物不仅能够美化水景,还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抑制水体浮游藻类的生长,同时水生动物可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减少浮游藻类的繁殖,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构建水生生态体系应包括同时处理湖水和底泥……
景观水生态治理旨在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注重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水生植物不仅能够美化水景,还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抑制水体浮游藻类的生长,同时水生动物可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减少浮游藻类的繁殖,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构建水生生态体系应包括同时处理湖水和底泥,底质改良是水生态系统建立和良好运行的基 础,通过增加水体流动、强化富氧和栽种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构建水下森林,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构建完善的湖水提升回流循环设施,改善各湖的水体流态。
技术原理
携带污染物的径流雨水首先经过接触过滤床,接触过滤床内填料加载固定化微生物,能高效 的去除悬浮物和氮等污染物,去除效率30%。
通过模拟自然水体的水生态系统组成,构建由生产者(水生植物)—消费者(水生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组成的水生态系统,利用物质及能量的转换,实现污染水体中营养盐的削减。
水体中营养盐的削减路径为:外源污染—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分解—水生植物,在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水生动植物不断吸收营养盐,并结合微生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通过人工对水生动植物进行收割和捕捞,将N、P等营养物质移出水体。
建设结构合理、运行稳定的水体生态系统,能够实现水体的自净能力,逐步脱离人工干预, 减少维护成本。
工艺流程
水生植物的选择应遵循净化水质效果好,后期运行维护简便的原则,沉水植物的选择如下表:
植物种类 | 种植深度(cm) | 种植密度 | 特性 |
矮生苦草 | 30-80 | 4株/丛;25丛/m2 | 耐污染,耐弱光,光合作用强,净水能力 强,景观效果好。 |
轮叶黑藻 | 60-150 | 4株/丛;25丛/m2 | 既耐寒又耐热,在15-30℃的温度范围生 长良好,适应各种水质 |
伊乐藻 | 60-150 | 4株/丛;25丛/m2 | 耐寒冷,能作为水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态 环境。 |
水生动物包括: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腐食性鱼类、滤食浮游动物、虾类、螺贝类、微 生物等,水生动物的投放量应根据水体的有机污染物及水生植物的数量等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