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来说,景观水池水质变差主要表象是藻类大量繁殖,水质发绿。大部分的景观水池对位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水质流动性是比较差的,这种情况下,仅靠水体自有的生态系统是很难完成自净的,一旦没有辅助净水系统加持,即使新加进去再多的水,也是很难保持长期清洁的,尤其是在夏季。 景观水池水质污染因素为以下几点: ……
一般来说,景观水池水质变差主要表象是藻类大量繁殖,水质发绿。大部分的景观水池对位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水质流动性是比较差的,这种情况下,仅靠水体自有的生态系统是很难完成自净的,一旦没有辅助净水系统加持,即使新加进去再多的水,也是很难保持长期清洁的,尤其是在夏季。
枯枝落叶、景观水体岸边植物和水体中水生植物或花卉的枯枝落叶等生物残体落入水体后,腐败分解为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降雨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随雨水以及地表积聚物和土壤中的土粒、化肥农药残留物、营养盐等污染物质经降雨冲刷随径流进入水体;
还有一部分为人导致的污染,例如饵料投入过多后多余的鱼饵溶解,悬浮于水中加剧水体浑浊;随意向景观水体中丢弃垃圾和杂物等。
目前针对景观水池的水质处理常用方法有:换水法、循环过滤法、化学药剂法、生态治理法。
1、换水法
通过引水、换水的方法,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水体浊度和水中污染物浓度。因为后期要不断的引水换水,用水量会很大,使用这种方法必须保证要有充足低价的水源,否则将很难持续。
2、循环过滤法
根据水水体的大小配套相应能力的景观水净化设备和水泵,埋设循环管路,和引水、换水相比较减少了用水量,能够长期保持水质清澈。
3、化学药剂法
投加灭藻剂杀死藻类,虽染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使水质变清,但长时间使用会出现耐药藻类,效果会逐渐下降,会不可避免的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该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相反越用水质越差,使景观池成为一潭死水。
4、生物-生态修复法
利用培育生物或培养、接种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但建设周期比较长,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因此从长期净化效果和难易程度上考虑,比较推荐使用物理循环过滤法。
具体做法是使用恢复和重建景观水体营养盐平衡机制的净化方案,利用和模拟自然界水体自净机理,模拟自然界河流的运动方式,实现新水推旧水进入景观水处理设备,不断循环净化过滤,控制景观水体营养盐的输入和输出,恢复和重建水体的微生物食物链,强化水体污染物的分解和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让池水“活”起来,提升水体免疫力和自净能力,使景观水体持续清澈透明。
景观水由低功率循环水泵抽至TH-JG一体化景观水处理设备中,去除悬浮物、有机物、氨氮、二氧化碳、重金属离子等,同时自动对水体曝气增氧,活化水质;出水用紫外线杀灭细菌病毒、藻类孢子,使其死亡不再繁殖,达到水质达到长期清澈见底、无绿色、无水华、无腥臭的水质目标。